专家人才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人才工作 > 专家人才

【创新发展话人才】湘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

发布者:xuwenping     作者:    来源:湘潭在线   发布时间:2015-11-02 10:31:51

  编者按:为全面贯彻中央、省委、市委人才工作有关精神,努力营造“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”的良好氛围,进一步激发全市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,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,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湘潭日报、湘潭在线自今日起,联合推出“创新发展话人才”专栏,展示湘潭人才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,宣传湘潭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感人事迹。敬请关注。

 

  【创新发展话人才】

 

  这是一个需要人才、呼唤人才的时代!

 

  “人才是第一资源,聚英才而事业兴”、“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把培养、吸引、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、发展之本和转型之要,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”……面对新形势,湘潭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三新多次强调“广开进贤之路,广纳天下英才”的发展方向。

 

  这是一个孕育人才、造就人才的时代!

 

  人才规模不断扩大,截至2014年底,全市人才总量为306212人,比2010年增长38%;人才素质显著提高,研究生学历人才数量比2010年增长85%,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比2010年增长47%。

 

  如今,湘潭“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”的氛围日益浓厚。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。越来越多的饱学之才、实干之才、创新之才汇聚湘潭、服务湘潭、奉献湘潭,为幸福湘潭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发展“引擎”。

 

  创新体制机制

 

 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

 

  自古以来,湘潭人才辈出。在这片红色大地上,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,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、陈赓、 谭政等,名人志士齐白石、杨度、张天翼等。

 

  正因如此,在以“人才论英雄”的当下,湘潭更深知爱才、重才 、惜才、用才的重要性。

 

  然而,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,我市人才需求的矛盾却日益凸显,很多紧缺、急需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不进、留不住、盘不活,这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。

 

 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?近年来,我市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,大力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。

 

  我们欣喜地看到,“人才优先发展”正在从一句口号、一个理念,转变为一系列有力的制度和政策。

 

  为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,市委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,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,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,组织部门牵头抓总,有关部门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。

 

  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编制了《湘潭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(2011-2020年)》,构建了“2+6”人才支撑体系(出台《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需紧缺人才的意见》和《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的意见》2项重大人才政策,实施产业科技领军人才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、文教卫体人才、高技能人才、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6项人才培养提升工程),出台了《湘潭市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》和《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(试行)》,制定了30多项人才工作配套政策,逐步建立了系统完备的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。这些政策通过设立高额薪酬待遇、提供科研经费资助、支持平台建设、加强服务保障等举措,为引才、育才、用才开启了一扇新“门”。

 

  强化队伍建设

 

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

 

  科技创新不断涌现、经济结构加快调整,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这也使我市人才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需求。

 

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家、产业领军人才和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、高技能人才;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建设创新型社会,迫切需要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各类创新型人才;统筹城乡发展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迫切需要一大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;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,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、社会管理人才和公共服务人才。

 

  得人才者得发展。近年来,我市紧紧围绕发展大局,以高层次、高技能人才为重点,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,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我市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来。

 

  很多紧缺、急需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,对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、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。为此,我市不断创新创优招才引智的手段,从注重刚性的“落地生根”到柔性的“但求所用”,从单纯引进人才到人才项目联动引进,从强调数量的递增到人才素质的考量,从单纯招商引资到项目人才一齐引进,实现了招才引智模式的“华丽变身”。

 

  “引进一个高端人才、带来一个创新团队、催生一个新兴产业、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”逐步成为各地、各部门的共识。在这种先进理念的强力驱动下,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(团队),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市。

 

  截至目前,我市共引进国家“千人计划”1人、“万人计划”1人,长江学者3名,湖南省“百人计划”15人,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团队3个,紧缺专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的专家280名。通过与湖南大学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并进行产学研合作,我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75名。

 

  与此同时,各县(市)区、园区也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,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工程,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。

 

  湘潭县实施了“5518”人才引进工程,2013年至今,成功引才607人。湘乡市实施了“5511”人才引进工程,目前已成功引进7名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专家,59名硕士研究生。

 

  对外,我市大力引进人才进行“输血”。向内,我市加大培训力度,实行“造血”。

 

  我市在北京、上海等地建立人才实践锻炼基地,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培训机制。依托高校优质教育资源,联合举办主题培训班51期,培训4607人次,评选了6批共223名市级优秀专家和1089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。

 

  同时,先后实施了技能人才振兴工程、千名技能人才培训工程、“金蓝领”培训工程等高技能人才工程项目,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数控加工、车工、维修电工等职业(工种)高技能人才,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1000余名。

 

  盘活人才资源

 

 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

 

  长期以来,科研人员大量集中于大城市、集中于教学科研单位,人才过于集中,人才效益难以显现。而另一方面,农村广大地区和一些企业却苦于没有技术,缺乏高素质人才,发展面临诸多困境。基于此,我市引导项目、技术、资金、人才等科技要素向农村、企业转移,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。

 

  自2007年开始,我市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业和医疗服务,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农业进步、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。为了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,2014年,我市率先在全省市州中推行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制度,引导高校专家帮扶本地企业。

 

  自活动开展以来,市委组织部共派出762名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800多个,并成功申报了湖南湘莲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水稻、油茶2个省级专家工作站。

 

  人才以用为本。近年来,我市搭建积极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,着力盘活现有各类人才资源,真正做到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,引导人才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。

 

  ——大力推进市校合作,市政府与湘潭大学、湖南科技大学、湖南工程学院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,成立了湘潭市产业创新研究院,获批先进矿山装备产业集群试点,促成了产学研合作项目45项。

 

  ——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,全力打造湘潭国家火炬园、留学人员创业园、大学生科技创业园、中小企业促进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及高新、九华创业服务中心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。

 

  ——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和工作室建设,全市已建成3个院士工作站,1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、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、7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。

 

  ——开展优秀专家服务基层行动,有41名专家与54个项目成功对接;设立湘潭市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,服务党委、政府“三重一大”决策。

 

  通过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、开展重大决策专家咨询、实施优秀专家联系项目等活动载体的引导,全市各类人才在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民生改善等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大显身手、建功立业。

 

网友评论